喀什位于新疆西南部,总面积16.2万平方公里,东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北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相连,东南与和田地区相连,周边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接壤,边境线全长896公里。喀什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南疆支点城市和中巴经济走廊的起点城市。
喀什古称疏勒,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60年,西汉统一西域,设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自汉代开始,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喀什作为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商埠,融汇了东西方文明,文化底蕴深厚,被国务院授予“历史文化名城”。
喀什是多民族聚居地区,主要有维吾尔、汉、塔吉克、回、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哈萨克等13个主要民族。喀什地区常住人口449.64万人。喀什地区下辖1市11县、183个乡镇(街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是喀什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16个农牧团场。喀什历史悠久、文化多元、民族特色浓郁,维吾尔族能歌善舞,在新疆最具代表性,享有“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的美誉。
喀什西、南、东三面环山,东北面向塔里木盆地敞开,北有天山南脉横卧,西有帕米尔高原耸立,南部是喀喇昆仑山,东部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整个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境内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最低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海拔1100米。
喀什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均降水量85毫米。喀什地区较大河流有叶尔羌河、提孜那甫河、克孜河、盖孜河、库山河。全地区河水年径流量118.484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25.69亿立方米。土地资源丰富,全地区种植业农作物面积1560.17万亩,天然草场面积5516.79万亩(可利用面积4306.97万亩)。全年日照时间平均2800小时。喀什地区是新疆农业主产区,种植条件优势明显,特色农产品粮油、瓜菜、林果品种丰富,素有新疆瓜果之乡的美誉。有伽师瓜、红枣、核桃、巴旦姆、杏、西梅、葡萄、石榴等10多种特色优质品牌产品。
喀什地区成矿条件优越,是新疆矿产资源相对富集的地区之一。截至2020年,喀什地区共发现矿产64种,已查明储量的矿产主要有:煤、铁、铜、铅、锌、钒、钛、石膏、萤石、石灰岩、粘土等21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10种、非金属矿产10种,占新疆已发现142种矿产的45.07%。共发现矿产地376处,其中中大型矿床11个,主要为铁矿、铜、铅锌、石膏、石灰岩矿等,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喀什地区境内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品种独特。有高山、平原绿洲、荒漠、沼泽等多种地形地貌。沙棘、杉树、柏树、红柳、胡杨等植被分布广泛。药用植物有甘草、党参、麻黄、雪莲、肉苁蓉、大芸等。野生动物品种多样,有黄羊、盘羊、雪豹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
喀什地域辽阔,风光壮美,绿洲、大漠、胡杨、冰川、雪山景观各异,美不胜收。旅游资源数量多、类型全、分布广、品质高,世界六大类旅游资源在喀什均有分布,优良级旅游资源占比达到64.11%(五级资源18个、四级资源35个、三级资源81个)。目前,全地区拥有A级景区52家(5A级3家、4A级7家、3A级32家、2A级10家),星级饭店27家(5星级1家、4星级2家),星级农(牧)家乐81家、旅行社43家,被国家授予优秀旅游城市。在“旅游兴疆”战略的推动下,全地区旅游业近年来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态势。
喀什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二木卡姆”和刀郎“麦西来甫”,中国最早的佛塔——莫尔佛塔、全国规模最大的清真寺——艾提尕尔清真寺、闻名遐迩的香妃故园、班超盘橐城和世界四大石头城之一的塔什库尔干县石头城,历经沧桑的喀什古城久负盛名。古城大街小巷遍布各类风味特色餐饮,也被誉为“美食之都”“美食天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联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