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手机版
中国政府网 新疆政府网

英吉沙小刀非遗手艺:托起村民致富梦

发布日期:2024-02-26 16:30 来源:英吉沙小刀非遗手艺:托起村民致富梦 浏览次数: 字体:【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阿比拜

“当当当……”锤打了无数次之后,英吉沙小刀制作技艺第八代传承人胡普尔·热合曼拿起刀身对着光线看了看,用手摸了摸,然后开始第二轮锤打、淬火。

“一把好刀需要29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是刀匠们世代传承的绝技,一点都马虎不得、少不得。”胡普尔说。

英吉沙小刀以原产地英吉沙县命名,因其造型精美、纹饰秀丽和刃口锋利而闻名。曾在全国旅游工艺品评比中获得第一名,在北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我从小就是听着叮叮当当的锤打声长大,7岁时开始跟着父亲学习锻造手工小刀,至今已经50多年了。”胡普尔介绍,制作英吉沙小刀刀刃的材质一般选用轴承钢和弹簧钢,通过不断锤打,将5厘米厚的刀身锤打到3厘米,再通过不断淬火,让刀刃拥有完美的弧线,做到“削铁如泥”,“做刀就如做饭,厨师要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火,什么时候加菜和调料。”

作为英吉沙小刀制作技艺传承人,胡普尔最感欣慰的是,如今,很多年轻人也对这门手艺很感兴趣。

阿卜杜拉·阿卜杜赛麦提是英吉沙县一名“95后”刀匠。他高中毕业后选择传承这门手艺,短短几年就凭借精湛的制作工艺以及用贝壳、宝石装饰刀柄,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刀王”。

通过不断努力,阿卜杜拉不仅在当地开办了1家英吉沙小刀专卖店,还趁着旅游热潮,在喀什古城开设了3家英吉沙小刀专卖店。每天,除了实体店的生意,他在线上也开设英吉沙小刀专卖网点,通过物流体系将英吉沙的这一特产卖向全国,甚至远销海外。

“要让英吉沙小刀制作技艺一直传承下去,就必须要让更多人了解这项非遗。现在我已经开始直播,未来我会通过这种新的传播方式,让人们看到一块顽铁是如何变为一件精美艺术品的。”他说。

英吉沙县全域旅游服务中心主任阿米娜·纳麦提介绍,在被誉为“小刀村”的英吉沙县芒辛镇喀拉巴什兰干村,有80%以上的农民从事小刀制作、销售工作。全村现有72家小刀店铺,从事做刀的工匠达500余人。为了更好传承和保护英吉沙小刀文化,2023年6月,济宁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指挥部重点打造的非遗小镇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刀王故居在小刀村正式对外开放。

“我们邀请了众多传承人入驻,制作、创新英吉沙小刀的同时,也能靠旅游提高收入。”阿米娜表示,在刀王故居,集体展示“刀王”们的技艺,吸引了很多游客,附近的村民也吃上了“旅游饭”。

吾布力喀斯木·亚森是最早入驻这里的手艺人。他表示,原来在家里制作小刀,效率不高,买的人也不多,“如今在这里,我们通过合作社+商户等多种合作模式,集体制作小刀,互相切磋手艺,每个人每个月最多有1万多元的收入。”

“随着全域旅游兴起,古老的英吉沙小刀的观赏和收藏价值凸显,市场前景良好。”阿米娜说。2023年,英吉沙县年产90多万把小刀,产值达到1.5亿元,实现直接就业1100余人,人均增收2万余元。

【打印本文】 【关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联稿件:

智能问答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