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手机版
中国政府网 新疆政府网

马球碰撞间 友情在帕米尔高原上生长

发布日期:2025-07-11 10:47 来源:新疆日报 浏览次数: 字体:【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阿比拜

“骏马飞奔,弯身挥球杆,击球……”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塔什库尔干县)达布达尔乡平坦的草原上,喀什地区塔吉克族马球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居玛巴依·米尔孜买买提骑马奔驰,他正与“新疆马球·昭苏天马”项目组总教练刘子闻开展马球交流赛。

马球是中国传统的竞技游戏,古称“毛丸”或“击鞠”,始于汉魏,到唐宋已极为盛行,曾是端午传统表演之一。

在塔什库尔干县,打马球的习俗传承至今。中国体育博物馆考察队曾在塔什库尔干县石头城下的山脚滩地里发现了一处轮廓清晰的古代马球场,同史料上常见的修筑在郊外空地上的球场形态一致,这一发现证明马球在新疆地区起源很早。2008年6月,塔吉克族马球项目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居玛巴依说,塔什库尔干县几乎家家都养马,这让赛马、马球等马背运动非常流行。居玛巴依3岁的时候就能骑马飞驰,14岁跟着父亲打马球,如今他十几岁的儿子也在学习打马球。

“我们这里的马球比较简单。”居玛巴依说,在空旷的场地,设置两个球门,每队6人。马球以前是用粗羊毛绳缠成团,外面用黄羊皮缝制而成。如今用皮制马球,球棍是铲形的。每次比赛大约40分钟。“小的时候,比赛计时器都是用一个木碗滴水,按照滴满程度计时,很有意思。”

让居玛巴依更喜欢这项运动的是可以因此结交好朋友。“马球比赛虽然很激烈,但参赛双方都不会用球棍击打对方人和马,也不会阻拦对方前进。比赛过程中如果有人落马或马受伤,双方队员都会停下来帮忙,往往一场比赛下来,不认识的人都会成为朋友。”居玛巴依说,有的观众看比赛时会用鹰笛和手鼓助兴,既鼓舞了士气,也让这项运动更有氛围感。

今年80岁的热合曼库力·阿力甫夏,17岁就开始打马球,2009年被认定为塔吉克族马球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是帕米尔高原上公认的马球高手。热合曼库力认为,马球比赛关键在于马,体格健壮、脾气温顺的马是首选,烈性的马虽然奔跑速度快,但会因为难以控制而跑过头,导致骑手错失马球的控制权。“常年与马接触的赛马选手,掌握马球技艺会更快、更好。”但让他有些担忧的是,现在年轻骑手少,传承面临挑战。

对此,居玛巴依却很有信心,他说,近年来当地持续加大对传统民族体育项目的支持,在提孜那甫乡建设了专用赛场,并设立专项赛事奖金,这不仅展现了政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参与的坚定决心,也吸引了一批年轻人加入。

“通过马球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现代竞技的跨越式进阶,我们看到了马球运动发展的多种可能。”作为“新疆马球·昭苏天马”项目组总教练,刘子闻表示,依托昭苏马业优势,目前正以系统训练、国际教练团队和本地马匹优选优驯为基础,准备在新疆打造一支现代职业马球队,推动马育种、调驯、赛事、交易的产业化升级,“未来,我们希望通过比赛互动交流,构建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新疆马球文化走廊,推动新疆马产业、民族体育、文化旅游共同繁荣和牧民增产增收。”

【打印本文】 【关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联稿件:

智能问答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