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看专题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永飞
7月5日10时,叶城县昆仑国学书院刚开门,学国画的、弹古筝的、下围棋的、练书法的、做陶艺的中小学生就从四面八方涌来,瞬间让这座书卷造型的建筑热闹起来。
这座由上海援建的书院,一进门,古色古香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一楼大厅墙上,镶嵌着孔子、荀子、韩非子等中华历史名人铜像。从右到左,围棋对弈、中医探秘、书法研习的区域里,教学与展示同步开展。二楼的舞蹈室、朗诵室、篆刻室、茶道室、陶艺室和读书角各有乾坤。三楼的国学大讲堂、珠算室、名家工作室透着庄重,走廊里挂着的农民画更添几分乡土气息。
“书院去年10月10日投用,运维团队和资金都由上海援疆保障,向全社会免费开放。”叶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书院院长冯江介绍,他们聘请了两家培训机构的老师,开设书法、国画、舞蹈等13门课程,工作日接待学校研学,节假日开办兴趣班,天天不闲着。
今年暑假的兴趣班火得超出预期。“计划招270人,结果来了四五百个报名的,教室坐不下,后来的只能排到下一期。”冯江笑着说,尤其是围棋班,30个名额早早就被抢光了。
刚从叶城县第二小学毕业的苏买亚·买买吐逊,在语文课和音乐课上听了古代乐器的故事,心里种下了草。7月5日古筝班开课第一天,她学得格外认真,指法练习虽生涩却专注。“这乐器声音太好听了,我以后还要考级呢!”小姑娘的笑容里满是自信。
二楼舞蹈室里,叶城县第五小学毕业生米热班·吾守尔正跟着节奏跳拉丁舞。“我从3月开始就在这儿学古典舞和拉丁舞,还在学校才艺展示上露了脸。”她歪着头说,“学跳舞后,觉得自己变美了,走路都带劲儿!”
书院特意从河南请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李伟民当名誉院长,时不时来给学员的书画作品提提意见。“新疆文化底蕴深,风土人情又丰富,能在边疆播撒国学种子,这事儿有分量。”他感慨道。
为了让大家看到学习成果,书院每个周末都办比赛,把优秀作品拍成视频,往叶城零距离微信公众号和国学视频号上一放,总能引来不少人点赞。
如今,书院不光是孩子们的乐园,还是县里的“文化打卡地”。“每年‘叶城人游叶城’活动,这里是必来的。”冯江说,干部职工、乡镇社区群众常来参观,游客玩着看着,不知不觉就浸润在国学文化中。老师们还常带着笔墨纸砚进单位、进乡村,现场泼墨,把文化送到群众家门口。
“孩子们在这儿既能学本事,又能磨性子。”书院秘书长李卫金说,“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来了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联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