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手机版
中国政府网 新疆政府网

跨越4000公里的“兄弟村”之约 阿亚格曼干村与十八洞村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发布日期:2025-11-20 10:30 来源:新疆日报 浏览次数: 字体:【

□通讯员/蒋雷 李婷婷

初冬的湘西苗寨,层林尽染,民歌飞扬。11月初,新疆喀什疏附县托克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村代表团跨越4000公里,走进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两个“兄弟村”以花垣“吉客节”(吉客,苗语感恩之意)为平台,共同参加乡村振兴分享论坛。这是两村结对共建6年多以来,携手同行、共谋发展的生动缩影。

2019年8月18日正式缔结为“兄弟村”,6年多的时间里,阿亚格曼干村与十八洞村以节庆为纽带、以产业为桥梁,通过常态化互访、务实化合作,在祖国大地上铺就了一条“石榴结籽心相连”的共富之路。此次重逢,既是情谊的深化,更是合作的升级。

“这不仅是一场节日相聚,更是一次发展思路的碰撞。”在分享论坛上,十八洞村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在党建引领、乡村旅游、红色研学等领域的成功实践;阿亚格曼干村相关负责人则分享了在特色产业培育与基层治理方面的创新探索。双方围绕资源整合、产业协同、人才共育等关键议题进行了交流,为下一阶段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的“吉客节”成为两村深化情谊、共话发展的重要平台。活动期间,双方共同见证了乡村振兴交流成果,并通过民族团结座谈会、实地参观山泉水厂等活动,进一步加深了理解、开拓了思路、凝聚了共识。

6年多结对共建,两村始终坚持“双向赋能、互利共赢”。阿亚格曼干村借鉴十八洞村乡村旅游运营、农民合作社组建的成熟模式,结合新疆文化特色,打造出风情民宿、特色手工艺工坊等产业,有效带动村民增收;十八洞村则从“兄弟村”实践中汲取养分,在特色林果业标准化种植、民族文化品牌塑造上拓宽思路。

同时,花垣县依托“十八洞村”品牌,实现“从精准扶贫首倡地到乡村振兴样板村”的转型经验,引发阿亚格曼干村代表关注。据介绍,当地整合县委党校(负责课程设计)、县国企(负责运营)、十八洞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接待)三方力量,构建“品牌引领、三方协同、市场运作”的教育研学产业模式,通过“明确三方定位、构建闭环机制、创新分配路径”举措,放大增收效益。

这一模式为阿亚格曼干村提供了有益参考,该村相关负责人表示,立足村级资源,可以以“红色品牌”为主线整合“感恩”牌纯净水、老酸奶、干果、民族乐器、现代农业设施等资源,嵌入红色文化元素升级包装,提升品牌附加值;统筹资源,整合各村特色产品,开发“阿亚格曼干村”系列伴手礼,并对接宣传、文旅部门,拓展销售渠道,形成线上线下联动推广模式;强化联动,链接全县特色产业,实现“一点红”到“全域红”的升级,让“阿亚格曼干村”品牌成为区域发展引擎。

“十八洞村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我们村振兴和红色教育打下坚实基础。这种互动,正是‘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体现。”阿亚格曼干村代表坦言。

“吉客节”群众大舞台的表演,成为两村文化交融的“高光时刻”:湘西歌舞与新疆歌舞交相辉映,两地群众自发手挽手跳起团圆舞,笑容里满是“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深厚情谊。

六载携手,从湘西边陲到新疆疏附,4000公里的距离阻隔不了“兄弟同心”的力量。这场跨越山海的“结对共建”,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更是民族团结的生动诠释。未来,阿亚格曼干村与十八洞村将以党建为引领,在产业联动、文化共融的道路上持续发力,用奋斗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打印本文】 【关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联稿件:

智能问答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