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魏永贵 加孜拉·泥斯拜克
“今年国庆节后,我制作的第一把紫砂壶被一位乌鲁木齐游客买走;10天前,两把紫砂壶又被一位游客买走。看到自己的作品受到众人喜爱,我心里非常高兴。”11月16日,喀什地区伽师县伽师紫砂陶瓷有限责任公司学徒工阿不都外力·艾萨回忆起两次成交记录,眼里闪耀着光芒。
阿不都外力今年18岁,是伽师县高级技工学校的学生。一年前,在伽师县政府的支持下,伽师紫砂陶瓷有限责任公司在学校开设了陶瓷专业培训课程。学生们对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兴趣,百余名学生报名学习,阿不都外力是学员中的佼佼者。
“按照紫砂技艺的传统传承方式,一般情况下,学徒工要从筛选矿料入手,逐步熟悉泥料陈腐、制坯、装饰、烧成等各个工序,学三年才能制壶。”阿不都外力的老师、来自宜兴的工艺美术师张宝余说,公司联合伽师县高级技工学校创新构建“专家授课+师带徒”多轨培养机制,让学生们能以较快速度学习成长。一年多以来,有多位成绩优异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成功创作出紫砂壶等工艺品,“虽然这些作品还很稚嫩,但是让我们看到了这些孩子们的潜力。我们有信心教出一批优秀的紫砂工艺师。”张宝余说。
近年来,伽师县通过矿产资源勘探,发现县域内七彩山区域储量丰富的紫砂矿,目前已探明朱红石、青绿石、玄黑石等9种类型的紫砂原矿,储量可满足上千年开采需求。检测表明,伽师紫砂矿核心成分指标与宜兴紫砂矿高度一致。
“这意味着,我们拥有比肩宜兴的优质矿源,为伽师县紫砂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开辟了广阔空间。”伽师紫砂陶瓷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吕林说。
“紫砂工艺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成品很漂亮。我第一次看到紫砂壶,就喜欢上了。”在伽师紫砂陶瓷有限责任公司展厅里,阿不都外力捧起一把精美的紫砂壶,介绍着砂泥特点、造型寓意和烧制要求。
“跟着张老师学习,我从对紫砂一窍不通到亲手做出一把壶,很自豪。”阿不都外力说,张老师反复强调,要提升技艺水平,“动手”是唯一途径,“为了帮我做出一把好看的壶,张老师手把手教导,失败就重来,再失败,再重来,终于烧出了第一把经老师检验合格的紫砂壶。”
为鼓励阿不都外力,公司在展厅主要位置为这把壶设置了展台,并配了说明。10月12日,一位乌鲁木齐游客听了阿不都外力的故事后很感动,当即买下这把紫砂壶。公司把这把紫砂壶的销售收入全部奖励给了阿不都外力。
“我很感谢这位游客。我要努力学习,不断提升水平,向更高的台阶攀登。希望我以后也能像张老师一样成为工艺大师。”阿不都外力说。
江苏宜兴紫砂工艺品以独特魅力享誉国内外。2006年,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1年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当前,伽师县立足资源禀赋,与江苏宜兴、广东佛山等地加强联系,着力打造集“产、学、研、文旅”于一体的伽师县紫砂文化区,推动伽师紫砂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联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