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任江
9月6日,岳普湖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书法班里,各族小朋友端坐桌前,一笔一画认真练习毛笔字,该县书法家协会主席艾斯卡尔·阿不都克力木边走边看,不时停下细致指导。
“做好中国人,写好中国字。”这是艾斯卡尔在课堂上常对孩子们说的一句话,也是23年来激励他钻研中华书法艺术的信念。
艾斯卡尔系统接触书法是在2002年。那时他到昌吉回族自治州挂职,看到许多同事写得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内心十分羡慕。“那一刻我明白了,写好中国字,是打开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大门的钥匙。”他当即买来字帖和教学光盘,从基本笔画开始逐笔临摹,开启了零基础书法自学之路。
周围同事看到艾斯卡尔的勤奋,有人称赞,也有人提醒:“练字不容易,我写了二三十年,字还是歪歪扭扭。”亲友们也劝他不必如此辛苦。但他始终坚信:“是中国人,就要写好中国字。”他坚持每天早上练字半小时,午间一小时,晚上一个半小时,周末更是加倍练习。
挂职第一年,艾斯卡尔累计练字超过50万字,磨坏的笔尖装满了一整个盒子,“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只要有恒心,没有做不到的事。”艾斯卡尔临摹的字帖多为中华古诗词和名人名言,遇到不认识的字他就查字典,不理解的诗句便向同事请教,平时坚持读书看报,这个过程让他愈发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经过不懈努力,艾斯卡尔的硬笔书法水平突飞猛进。2007年,《艾斯卡尔钢笔楷书字帖》正式出版发行。此后,岳普湖县多所学校陆续邀请他讲授书法课,最多时他曾连续4个学期在校开课,培养了一批书法爱好者。2014年参加驻村工作期间,他主动给村里的小学生上书法课,并自费购买字帖。渐渐地,村民们也慕名而来,学员中年龄最大的是一位71岁的老人。
从硬笔到毛笔,艾斯卡尔的书法之路从未停步。2012年起,他开始钻研毛笔书法。2015年自治区春节联欢晚会上,他现场书写春联“与棉苗谷子共同结果,和村舍农心一并开花”,并即兴补写横批“再干一年”,赢得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23年来,艾斯卡尔的书法技艺日益精进,他将维吾尔文圆润的笔法融入硬笔书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至今他仍保持每日数小时的练习,持续在书法艺术世界中探索深耕。
如今在当地政府支持下,艾斯卡尔在岳普湖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设了书法班,持续培养青少年书法爱好者。“书法不仅是艺术,更是传递正能量的载体。”艾斯卡尔说,“就算以后退休了,我也要以书法为桥,用笔墨传递文化共鸣,书写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之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联稿件: